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蕃茄就是TOMATO (0327初次農場造訪)


時間:2013/3/27,下午一點至三點。
地點:台中北溝農場溫室

這天在南投發生規模6.1的地震,在距離震央附近的台中,我們一早就受到天搖地動的震撼,第一次看到裂開的牆壁、滿地的碎片和脫落的電燈。新竹的朋友居然說:『現在大家都知道中興要倒了!』還有同學跟學妹被採訪。


▲系館門口柱子的石板,幸好沒有砸到人

我們本來就預定下午一點前往農場,現在因為停課的關係,有更多時間來觀察學長種植的蕃茄,算是因禍得福。等待約定時間到來的期間,先觀察我們種植在七樓實驗室外的蕃茄,拍照紀錄病害的情形。
下午天氣晴朗,溫度適中。溫室和想像中差不多,為長方形,好像用許多沙門圍起來再蓋上透明屋頂,屋頂本來可以打開,但是馬達壞了所以不行。裡面共種蕃茄45盆,每15盆一排,每排前三盆為玉女,隔一盆綜合,再來五到七盆為小蜜,八到十五盆為亞蔬22號。到我們造訪的那天為止剛好是種植後滿四周,最初是買已培育好的幼苗回來栽種。
▲溫室的外觀,並不是直接種在土裡,相當有趣

溫室內地面鋪雜草抑制蓆,種植的籃子內也先隔一層雜草抑制蓆,再裝入椰子纖維介質。使用籃子栽培的好處除了方便管理,也可以一籃一隔離,讓病害不容易擴散。例如青枯病、猝倒病等真菌性病害,一籃感染直接搬走就好,不會造成整個溫室的傷害。另外因為所有病原都會攻擊茄科的植物,所以使用溫室栽培是比較理想的方式。
四天澆一次水,一次120 liter,一週施一次平均肥(花寶2號)。學長說玉女是最主要的目標,玉女和一般品種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不會停芯,可以不斷長出枝枒來。而一般在種的時候,如果枝枒多了、雖然產量會提昇,但是品質卻會下降,因此選擇要留下的側芽、摘除不要的側芽,這個動作是必要的。學長用的是雙蔓整枝,也就是留下兩個側芽,這樣產量和品質剛好達到平衡。
▲玉女栽種情形,上面觀
▲玉女栽種情形,側面觀

我們在其中一籃玉女的葉片上發現疑似蟲咬的痕跡,翻找之後在裡面發現三隻尺蠖,小中大三種尺寸。第一次知道原來常見的尺蠖會吃蕃茄的葉子呀!本來覺得可愛的小傢伙,現在變得有殺傷力了。雖然有點不忍,還是「就地正法」、避免它們繼續危害。


▲被啃蝕的葉片


  ▲抓下來的三隻尺蠖



學長說,其實要種最好種同一種品種,不然同時種不同品種,生長狀況不一樣,就會比較難管理。三種品種中,以小蜜長得最快,已經開出許多黃色的小花。


▲小蜜栽種情形,上面觀。
註:各個品種都有栽種在籃子跟盆栽兩種方式

▲小蜜栽種情形,側面觀



▲小蜜的花,幾乎所有小蜜的植株都開花了。



亞蔬22號看起來比較小株,顏色也比較綠。在葉子上面也有發現咬痕,尺蠖的威力有點強。有些植株已經出現花苞,第一次看到蕃茄的花苞,非常開心。

▲亞蔬22號栽種情形,上面觀。

▲亞蔬22號栽種情形,側面觀。
▲亞蔬22號的花苞,佈滿白色的絨毛。


▲亞蔬22號被尺蠖啃蝕的葉片。




最後附上我們在溫室的照片,謝謝學長學姐不厭其煩的講解與陪伴,下次來的時候就會架上網子了,真期待!
▲兩人用訂書機把蓆子訂好,方便澆水
▲第一次拜訪成功達成!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