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番茄就是TOMTO----最終觀察&感想 篇

今日6/5(),這是我們最後一次前往農場觀察了,這次的目的就是去看看結實累累的番茄!到了農場,我們雖然看到了成串的番茄,可是感覺比預期的少,看了看,原來學長已經有採收過了!我們猜想,學長應該是留一些要讓我們觀察的吧!懷著感恩的心,我們就開始了最後一次觀察。
▲結實累累的亞蔬22號

▲有幾株玉女番茄結了黃色果實

這幾次的觀察,我們有看到一些用來捕捉害蟲的用具,有黃色黏紙和費洛蒙誘殺器,之後粉蝨這類害蟲確實有數量的減少。
▲費洛蒙誘殺器

▲在網架上放置黃色黏紙

果實的部分,最多的問題莫非是裂果了,由於玉女和小蜜果皮較薄,在生長的時候容易把果皮撐破而造成裂果,特別是在缺少水分與富含水分的環境交錯下,更容易形成裂果。裂果除了外觀賣相不佳,又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因此這也算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所以市面上看到漂亮的玉女番茄才會如此的高價。在溫室中,除其他少數有之前介紹過的尻腐病,果實部分並沒有太多種類的病害發生。
▲裂果

▲有點軟爛掉的裂果

        最後,我們偷偷品嘗了幾顆學長的番茄,為我們這兩個多月以來的觀察做個快樂的結尾,還有阿....玉女和小蜜的口感果然很不錯!
▲相處了兩個多月的番茄園

▲結實累累的番茄

▲謝謝這片番茄園提供我們學習的機會

感想


        回想起那天真菌實習課,一聽到導師啟予老師說了這個計畫,我們兩個實驗夥伴都受到了農場的誘惑,心想要把握這次機會去農場實習,下課便一起找了帶我們做實驗的助理家君姊姊討論該做什麼作物,也找了班代拿報名表。因為前陣子才剛種下一些蕃茄要增量根瘤線蟲用,剛好有盈彥學長有在種蕃茄,我們又很愛吃蕃茄,就決定是蕃茄了!
        從3/27()第一次地震震撼觀察以來,過了兩個多月,每個禮拜前往北溝農場一次,從第一次充滿新奇、不真實感,到後來慢慢對蕃茄培養出感情,有種特殊的模式,每次上課一聽到「蕃茄」兩個字就會特別認真,抄寫下來。
        能夠把所用應用在現實中,非常非常開心。肥料學教的營養缺乏或過剩症狀,提供我們判斷的基準,雖然不太確定,但是能自己思考的感覺很棒。另外,肥料農藥也慢慢記了一些,殺菌劑、殺蟲劑等等,讓蕃茄恢復生機的好幫手!
從什麼都不懂,到好像有那麼回事能分辨出三種蕃茄的種類,我們逐漸在進步,不可思議的過程。期待暑假能夠到農場實習,學習更多更多經驗!
        謝謝熱心幫我們找學長的家君學姐、大方讓我們進去番茄園裡亂看的盈彥學長、為我們解惑疑難雜症的蔡東纂教授、某次被我們一大早挖起來的杜冠毅學長、常常被我們叨擾著要借鑰匙的陳雲成學長、cover我們通識課的同學……,謝謝提供我們協助的大家!也超級感謝線蟲室提供我們顯微鏡跟許多實驗器材使用!靠我們兩個真的有許多事情做不到,兩個月過得飛快,是完全不後悔且收穫良多的珍貴體驗!

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番茄就是TOMATO----栽培管理

       在這一兩個月對番茄的介紹中,還有一樣很重要的事情還沒講到,那就是番茄的栽培管理。我們就從小苗到果實成熟依序為大家整理有哪些重要的栽培管理吧!

小苗來源
        想要種番茄,當然要怎麼弄出番茄苗囉!學長的番茄苗是從他信任的育苗場來的,聽說學長在那裡拿植物小苗好一段時間了。另外一個方法就是自己育苗,可以使用育苗用穴盤,並使用適當混有栽培介質後面會介紹到的土壤進行栽培。上面兩者都說到要育苗,為什麼不直接撒種子去種呢?育苗是為了提高作物種植的成功率,且方便栽培管理,可以在適當的時機再將小苗移到欲種植的地方。 

這就是穴盤  (圖片來源:農友種苗公司)


栽培介質
        接下來,我們該把這些育好的種到哪裡去呢?除了一般的田間栽種,近日常可見到在溫室中以栽培介質進行栽培。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何謂栽培介質吧!栽培介質不同於使用土壤,它提供了一些功能讓植物可以在溫室中更容易栽培。主要的功能有:幫助植物進行氣體交換、保水保肥的功能、支持植物體生長。配合植物對於這些功能的需求,可以適當選擇不同栽培介質,並混和拌勻再進行使用。然而,這些栽培介質只會提供少量的養分,因此須特別注意外加的養分和酸鹼值的調控。常見的栽培介質有:泥炭土、椰子纖維、稻殼、真珠石、蛭石、鋸木削等等。學長所使用的栽培介質為椰子纖維和泥炭土的混和介質,摸起來鬆鬆軟軟的,感覺番茄生長在這上面應該是很舒服吧!
▲葉片下方即為學長使用的栽培介質(椰子纖維+泥炭土)

 田間管理
        學長對於田間的管理是以塑膠籃進行栽培,每一籃裡種大概四五株番茄,並排在溫室裏面。這樣有幾個好處,像是有一兩株感染傳播性病害,可以直接把它搬走,避免傳染給其他番茄;另外也可以保持植株間通風,預防病害發生,這是屬於比較新的栽培技術,近日有很多農民朋友們改用這種方式栽種。還要記得架上網子,讓番茄有可以依靠的地方,不然他就會因為太重支撐不了,容易有斷莖的現象。在溫室中種植,要確定溫室通風,植物就像人一樣,在悶悶的環境下生長,通常都會比較多病;另外也要注意溫室內的環境清潔,避免蚊蟲、病害孳生。
▲以前拍的溫室景 (以籃子進行栽培)

▲最近的溫室景 (架上網子讓植物攀爬)

        在兩三個月的細心栽培下,學長的番茄漸漸茁壯成熟,雖然我們只是在觀察他們,但是可以從小看著這些番茄長大卻別有一番滋味呢!最近的果實漸漸成熟,我們接下來會和大家分享在果實成熟的時刻又會遇到什麼問題!
▲附上一張漂亮的番茄給大家欣賞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番茄就是TOMATO----問題集合


在過去幾次到農場觀察時,有一些番茄植株不正常的徵狀無法一時就查出來,累積了一些問題後,我們向實驗室的蔡老師請教,得到了很詳細的解答,很感謝老師出手相助!
首先,就從天氣狀況影響植物體的部正常徵狀看起吧!最近天氣狀況很不穩定,有時高溫;有時低溫,這造成了植物葉片的一些不正常生長。在高溫潮濕的時候,常常可以看到葉脈凸起的狀況,這樣講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葉脈凸起到底長怎樣,那就看看下面的圖吧!
▲葉脈凸起就是這這樣~

▲捲捲的葉脈凸起

另外,高溫也會影響幼葉的樣貌喔!他看起來就像中心為黃色,向外漸層成綠色,看起來感覺還蠻漂亮的。
▲幼葉基部黃化


接著就來看看低溫的話會發生甚麼事吧!低溫主要會讓番茄葉片看起來皺皺的,沒什麼活力,也可能有向上捲葉的情況。
▲葉片皺皺的,看起來沒甚麼活力

▲杯狀向上捲葉



這些受到天氣影響的不正常徵狀通常在天氣回到適合番茄生長的狀況後就會消失不見了。
還有,我們也觀察到不同的捲葉方式,有的是向上捲葉,有的是向下捲葉,經過詢問後,老師說引起這種捲葉徵狀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施用了過多的番茄賀爾蒙,簡單來說就是藥害啦!
▲向下的捲葉


我們也有看到番茄營養缺乏的情況,這次觀察到的是缺鎂,徵狀是葉脈保持綠色,但脈間呈現黃色,是因為鎂是組成葉綠素的主要成分,而葉綠素是葉片呈色的主要色素,缺少了他,就沒有綠色囉!那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呢?那就是施肥囉!可以使用硫酸鎂(瀉鹽)、苦土石灰一類的含鎂肥料。
葉脈保持綠色,脈間呈現黃色

最後,這一陣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不穩的關係,尺蠖蛾和斜紋夜蛾莫名大發生,我們把他去除後,依然是用葵無露去進行防治,希望可以有效的抑制蟲害的發生!
▲葉片被尺蠖蛾吃個精光

▲被我放到試管裡的斜紋夜蛾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蕃茄就是TOMATO (五月是結果的季節)


2013/05/08

這天早上約略十點多,我們再度前往農場,這次蕃茄會長成什麼樣子呢?應該結了許多果實吧!結果抵達溫室,果真滿滿的果實!綠綠小小的,非常可愛,有幾顆已經變為橘色或紅色。有一籃蕃茄是綜合版,當初無法從外觀判斷究竟哪株是哪種蕃茄,現在果實都出來了,還真的能看出一點端倪!每種品種各有它的特色!
首先是玉女的果實,細細長長,屁股有時候有個小尖尖,屬於瘦長型的外表。大部分的果實都相當健康的模樣,其中有一兩顆有一些小小的外傷痕跡。

▲玉女尚未變色的果實外觀

▲外表有一點黑色痕跡的果實,已經由綠轉紅

▲有明顯外傷之玉女果實

小蜜的果實比玉女短一點點,稍微矮胖,但仍屬於瘦長型,兩種有時候長的有些類似,但還是有些微差異。地上有一兩顆落果,撿起來偷偷吃,已經很好吃了呢!

▲小蜜尚未變色的果實外觀

▲小蜜已經變色的果實,未完全成熟

亞蔬22號的果實就相當好認了,圓圓胖胖,和玉女以及小蜜完全不一樣。除了圓胖之外,果實也可以長的比較大,直徑五公分左右的大小,顏色紅的不像真的一般,非常均勻飽滿。
▲亞蔬22號圓圓胖胖、尚未變色的果實外觀

▲逐漸轉變顏色的果實,可以看見顏色漸層的變化

▲右邊的果實是不是紅的非常鮮艷呢?相當漂亮

2013/05/19

這天前往農場的過程下起雨來,最近都是陰雨不斷的天氣,正式進入梅雨季了,有時會突然暴雨,整天天空都灰色一片飄滿了雲。這種潮濕的日子,不知道蕃茄們會變成什麼樣子。開門進入溫室後,心情頓時興奮了起來!幾乎都變紅了!滿滿一片蕃茄,一掃這幾天有些陰霾的感覺。
▲玉女和小蜜屬於皮比較薄的品種,容易裂果,因此在栽種上較有挑戰性

▲越來越健康飽滿的亞蔬22號!果實整串又大又紅

▲三種顏色的玉女,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動態

▲原來玉女也有橘色品種?在第三排的前兩盆出現兩株結橘色果實的蕃茄

▲尻腐病的果實(左)與健康的果實,屁股部份呈現黑色內凹,式缺鈣的徵狀,整個溫室發生比例相當低

總結來看,蕃茄從種子開始育苗一個月,然後移入介質中,我們開始觀察(3/27)當天為種植正好滿一個月,之後約略一個月開始普遍結果,再經過2~3周轉變為紅色。接下來就等大量的成熟了,有種看著小孩子越長越大的喜悅!

2013年5月5日 星期日

番茄就是TOMATO---天然植物保護製劑 葵無露


        最近學長為了壓制猖獗的蟲害和肆虐的白粉病,而配製了一種天然植物保護製劑---葵無露,來噴灑在蕃茄上面。419號施過一次葵無露之後,4/27再去農場觀察時,發現白粉病獲得明顯的控制,不再擴散並且葉面很少看見白粉。在這幾個禮拜的觀察,基本上已經沒有看到新的病蟲害了,我們會等待果實成熟期在更詳細的幫學長的番茄健康檢查一次!


噴灑葵無露後,學長的番茄綠意盎然


小蜜番茄果實(未成熟)

玉女番茄果實(未成熟)

亞蔬22號果實(未成熟)

        接下來就來介紹一下什麼是葵無露吧!葵無露是一種天然植物保護製劑,白話來說就是乳化的葵花油啦!成分包含葵花油、水、乳化劑三種,配置步驟為:先將三者以葵花油:水:乳化劑=1091的比例準備好材料,接著依序混和三種材料,最後等到要使用的時候先搖晃均勻再稀釋100~200倍後即可噴灑於植物體上(幼苗可以以較高倍稀釋,如500倍左右,再進行噴灑,避免植株幼苗不適應)。材料裡面的乳化劑可以使用天然的植物性清潔劑,如果要使用更天然的乳化劑可以選擇無患子萃取液。至於葵無露的功效除了一些真菌病害(如白粉病、露菌病、銹病菌)之外也可以防治蟲害甚至紅蜘蛛,對於害蟲,葵無露可以堵塞蟲體的氣孔,影響到昆蟲呼吸進而使其死亡。
葵無露也有製成產品販售

(圖片來源:http://blog.roodo.com/ato543/archives/16269419.html)



        因為經過我們使用後認定葵無露效果真的還不錯,因此學長分了我們一些在實驗室用,我們大概是一星期噴灑一次,效果不錯,推薦自己家裡種些茄科瓜類等植物的朋友使用!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番茄就是TOMATO---蟲害篇


        在這一陣子的觀察,我們也發現一類很嚴重的病害‑‑‑­­­蟲害。我們主要觀察到四種害蟲:銀葉粉蝨、潛葉蠅、斜紋夜蛾、擬尺蠖。接下來就為大家依序介紹這四種蟲及其防治方法。這篇會是一篇冗長的網誌,大家就挑自己有興趣的蟲去看看吧!

首先來介紹銀葉粉蝨---我們最早觀察到的也造成了嚴重危害的蟲。他的學名是Bemisia argentifolii,危害的寄主範圍相當的廣,例如十字花科、茄科、葫蘆科、豆科、薔薇科等500種以上的植物,其全年皆可發生,然以3~6月及9~11月為旺盛期,最適生長溫度約介於26~28,在長期乾旱與設施(如溫室)內最適合其孳生。生活週期分為卵期(5)、幼蟲期(15)、成蟲期(可達1~2個月),完成一世代的時間依季節不同可為19~60日,為不完全變態之昆蟲,危害植株是在二齡幼蟲後固著於老葉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養分,使葉片產生斑點和黃化,另外其排泄物(多為碳水化合物)易黏在葉片上,進而誘發真菌性病害煤煙病,進而阻礙植株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嚴重時可能造成植株焦枯,另外銀葉粉蝨是一種帶有植物病毒的害蟲,加上其刺吸式口器取食造成機械性的傷口,使其成為恐怖的病毒媒介昆蟲。
▲銀葉粉蝨就是他~~

至於該如何防治這種到處危害的恐怖害蟲呢?藥劑防治方面參考植物保護手冊之推薦藥劑有40.4%賽果培水懸劑每公頃0.4~0.6Kg,稀釋3300倍後施用;第二支為20%達南特水溶性劑每公頃0.4~0.6Kg,稀釋3000倍後施用;第三支為10.4%貝賽益達胺水懸劑每公頃0.5L,稀釋2000倍後施用;最後是20%亞滅培水溶性粉劑每公頃0.2~0.25Kg,稀釋4000倍後施用;以上藥劑施用時機為發生後每七天施藥一次,施用時要確實注意其毒性和停用時機。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潛葉蠅,又稱繪圖蟲、潛蠅,其學名為Liriomyza bryoniae,危害之寄主植物與剛剛介紹到的銀葉粉蝨類似,十字花科、茄科、葫蘆科、豆科、薔薇科等都是他的寄主植物,一年發生約20~26世代,生活週期可分卵期(1~5)、幼蟲期(6~12)蛹期(5~8)和成蟲期,為完全變態之昆蟲,於25時產卵量最多,常以3~6月和10~11月為發生旺盛期。成蟲及幼蟲皆會危害,成蟲於幼嫩葉背組織中產卵,俟卵孵化後,幼蟲會取食葉肉細胞,導致葉片焦枯。至化蛹期,幼蟲可能於取食末端處、潛入土中化蛹,成蟲後亦會以口器取食葉片,或以產卵管於葉背處刺入產卵,造成機械性傷口,加上潛葉蠅和銀葉粉蝨類似,是帶有多種病毒的媒介昆蟲,成了一種重要的病毒媒介昆蟲。
▲潛葉蠅造成的病癥

為了防治這種蟲,我們查詢植物保護手冊的藥劑防治方法:有2%阿巴汀乳劑每公頃0.5~1L,稀釋1000倍後施用;另外還有75%賽滅淨可濕性粉劑每公頃0.15~0.2Kg,稀釋4000倍後施用,兩種用藥於發生後每七天施用一次,施用時亦要確實注意其毒性和停用時機。

        上次前往溫室發現的斜紋夜蛾Spodoptera litura),又名行軍蟲、夜盜蟲,為鱗翅目夜蛾科,一種幼蟲食性相當廣泛的農業害蟲。包括葫蘆科、豆科、茄科、十字花科、菊科等等,各種蔬菜、花卉、果樹、雜糧以及綠肥作物都是它的食物,隨處可見。斜紋夜蛾幼蟲可怕的地方在於,三齡之前群居、三齡之後就開始分散,並且晝伏夜出,食量之大可能一夜間把所有幼嫩組織吃光光,嚴重危害,發生盛期為春天35月和秋天911月。
▲這就是斜紋夜蛾!!

另外初期常常在葉片上發現的---擬尺蠖Trichoplusia ni),也是鱗翅目夜蛾科,幼蟲行走時以腹足與胸足相靠近,體呈倒U型,就樣量尺一樣,又稱量尺蟲。它會危害瓜類、豆類、蕃茄、甘藍、白菜等,啃蝕葉片,中部地區主要發生以56月,911月發生略多。幼蟲期約1416天,幼蟲會在葉裡作橢圓形的白色薄繭化蛹,蛹期約 8天。成蟲壽命約14天,產卵量在 800粒以上,卵期23天。溫室中自從結果之後就較少看見它們了。
▲擬尺蠖長這樣~

上述兩種蟲 (斜紋夜蛾與擬尺蠖) 的防治方法,根據植保手冊,可以下列處置:
1.          2.46%賽洛寧膠囊懸著液(lambda-Cyhalothrin),每公頃0.5-1公升,稀釋倍率1,000倍,害蟲發生時開始施藥,每隔5天施藥一次。採收前10天停止施藥。
2.          2.5%賽洛寧微乳劑(lambda-Cyhalothrin),每公頃施0.5-1公升,稀釋倍率1,000倍,害蟲發生時開始施藥,每隔5天施藥一次。採收前10天停止施藥。
3.          2.8%賽洛寧乳劑(lambda-Cyhalothrin),每公頃施0.5-1公升,稀釋倍率1,000倍,害蟲發生時開始施藥,每隔5天施藥一次。採收前10天停止施藥。
4.          50%馬拉松乳劑(Malathion),每公頃施2公升,稀釋倍率500倍,害蟲發生時開始施藥,每隔57天施藥一次。1.採收前4天停止施藥。注意番茄幼苗對馬拉松較敏感,且不可與鹼性藥劑混用。
5.          35%白克松可濕性粉劑(Pyraclofos),每公頃施0.25-0.5公斤,稀釋倍率3,000倍,害蟲發生時開始施藥,每隔7天施藥一次。採收前15天停止施藥。
6.          75%硫敵克可濕性粉劑(Thiodicarb),每公頃施0.3-0.5公斤,稀釋倍率3,000倍,害蟲發生時開始施藥,每隔7天施藥一次。採收前6天停止施藥

以上就是我們目前所觀察到的蟲害介紹與防治方法,往後若有發現新的蟲害會再與各位分享!感謝耐心看完這篇冗長的蟲害介紹!

(參考資料:植物保護手冊)